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四章 庆历和议风云 宋夏纷争和战交织(第6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西夏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,经常在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。

北宋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全,也经常对西夏进行军事打击。

这种“周期性冲突”

是宋夏双方利益矛盾的必然结果。

双方在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矛盾,很难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。

2

辽朝的介入:三国相斡旋下的东亚均势变化

在宋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,辽朝起到了重要的介入作用。

辽朝担心西夏的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利益,开始对西夏采取强硬的立场。

同时,辽朝也希望通过与北宋的合作,共同对抗西夏。

辽朝的介入,使宋夏关系更加复杂。

辽朝、北宋和西夏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,三国之间相互制约、相互影响。

这种三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东亚地区的均势,但也导致了地区局势的动荡不安。

(三)对北宋的深远影响

1

军事改革停滞与“积弱”

惯性延续

庆历和议后,北宋统治者对军事改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。

他们认为通过和议已经解决了边境的威胁,不再重视军事改革。

同时,北宋的“三冗”

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,财政负担依然沉重,这使得北宋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军事改革。

军事改革停滞导致北宋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,“积弱”

的惯性得以延续。

2

财政负担转移至西北边民,社会矛盾积累

为了支付给西夏的岁赐,北宋政府增加了对西北边民的赋税征收。

这使西北边民的生活负担加重,社会矛盾逐渐积累。

西北边民对北宋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,这为北宋后期的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。

五、历史评价:和战之间的多重逻辑

(一)传统史观争议

1

“屈辱求和”

论vs。“务实外交”

传统史观对庆历和议存在着不同的评价。

“屈辱求和”

论认为,庆历和议是北宋在战争失败后的无奈之举,是北宋向西夏的屈辱求和。

北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,不惜牺牲国家的尊严和利益,与西夏签订和议,这是北宋的软弱表现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