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暪(第1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「姊姊,京城裡來的將士們給咱們帶來了好多好東西。除了油、塩、糧草、布匹,還有這個--」衛韶光興沖沖的從外頭跑進屋子裡,一張小臉因為奔路紅通通的,「妳瞧。這毛色好漂亮。」

衛令音正擦著匕首,目火掃過鍵子,淺淺一笑,沒有太多熱切的反應。

「姊姊,妳喜歡嗎?」衛韶光逕自興沖沖的問,「我去給妳拿一個。」

「別忙了。」衛令音兀自低頭看著銳利的匕首,「姊姊不要。」

「不忙和,姊姊喜歡,我就去給姊姊拿。」衛韶光的雙眼閃閃發亮,他有的東西,她的姊姊自然也得要有。

今年不過十歲的衛韶光,小名平安。出生不過三日便父母雙亡,長得虎頭虎腦,渾身曬得黑得跟炭似的,大軍出征,他因年幼被爺爺留在太原給劉嬤嬤照顧。

待她再回太原已隔六年,但終究血緣情深,她回來不過幾日,小傢伙就與她特別親近。

「別。」衛令音連忙放下手中的利器,拉住要風是風的小傢伙,「姊姊真不想要,天色已暗,先去洗漱,要用膳了。」

「不在家用膳。昨日京裡來的鍾大人,」衛韶光一雙圓滾滾的黑眼珠閃閃發亮,說得眉飛色舞,「那位鍾大人長的就跟爺爺一樣高大威武,他帶來許多好東西,還開口下令,說今晚要與太原上下同樂,宰雞、宰羊,在城外西郊熱熱鬧鬧的辦個篝火晚宴,讓咱們全城都能好好大吃、大喝一頓,慶祝我軍勝利,宋叔叔說了,我跟姊姊是衛家之後,定要去前去同樂才成。我與福娃兒說好,要一起去。」

福娃兒是她爺爺左前鋒羅金耀的小孫子,與衛韶光年紀相當,自小玩在一塊兒。

只是領兵之人……衛令音忍住皺眉的衝動,溫柔的問道,「領兵是人姓鍾?」

「是!」衛韶光回答,「叫鍾霖,姊姊真該去瞧瞧,鍾大人帶來的軍隊,身上鎧甲閃閃發亮,可威風了。」

領兵之人明明是太子,為何成了鍾霖,這個北周的太子爺,隱暪身份,到底意欲為何?

「平安,」衛令音輕喚著衛韶光的小名,「你方才說,宋叔叔讓我們定要走一趟?」

衛韶光不疑有他的點頭,宋家與福娃兒家比鄰,方才他去福娃兒家,宋叔叔聽到他的聲音,特地叫他過去,交待了一聲。

宋宗南原是衛國公的手上大將,年輕時便追隨衛國公左右打天下,六年前,大軍出征北晉在即,衛國公怕重演當年太原被襲一事。所以讓宋宗南無需隨軍出征,而是駐守太原,這些年來,一直都是北征大軍最值得信任的後盾。

回到太原,衛令音看著不姓安居樂業也深知宋宗南將太原打理得極好,前方戰方絲毫未影響這座千年古城,只是宋宗南今日迎合京城大軍的態度令她覺得有些玩味。

她鬆開手,放小傢伙離開去找玩伴,目光追隨著弟弟蹦蹦跳跳的身影消失,她將匕首插入鞋套中,去後院拉出自己的馬,直奔宋家而去。

只可惜她撲了個空,宋宗南出了城。她當機立斷要掉頭出城尋人。

只是身後卻傳來急促的叫喊,「等、等等我。」

衛令音停下馬,轉過頭,就見一邊套著鞋子,一邊跳著出來的宋思遠朝她奔來。

宋思遠心急要追上人,差點摔倒在地。

衛令音見狀,不由出聲,「弟弟莫急。」

宋思遠喘著氣跑到跟前,一聲弟弟,令她忍不住搔了搔頭,露出靦腆的神情,「我們年紀相當,叫我思遠便好。」

「我終是虛長了你幾日,這聲弟弟理是應該。」

小時候兩人沒為分個誰長誰幼一事打架,但衛令音確實長了他幾歲,宋思遠也無從反駁起,只是聽她稱弟總覺得彆扭,但不好多說,只問,「大小姐是來找我爹的?」

「是。」衛令音也沒隱暪,「只是不巧,撲了個空。」

宋思遠盯著衛令音水汪汪的大眼睛,「我爹去見京裡來的鍾大人。現在城郊大軍紥營處,大小姐也走一趟嗎?我與妳一起。」

衛令音沒拒絕,宋思遠不想讓她久等,著急忙慌的牽來自己的馬,臉上欣喜的就跟個孩子似的。

這幾年宋思遠留在太原,保留記憶中的純真,衛令音臉上掛著淺笑的看他鮮活的模樣,心中莫明升起一抹愉悅,這世上許多事改變,但至少有些人沒變──就如同眼前的宋思遠,他還是記憶中的模樣。

她靜靜的等他一切備妥,才與他一同策馬往城外而去。

太原四面巍巍高聳城牆經過無數歲月戰火風霜依然聳立,牆面上兩個雄偉大字「太原」刻在城門頂上,一切就如往常一般,卻又不再一樣。

衛令音注意到駐守城牆的兵士換了批人,那一身閃亮的盔甲在夕陽餘輝之下亮得晃眼。

不過一日,大軍不過才扺太原一日,就把守城的人都換了她的心不由沉沉悶了幾分。

遠遠便聽到震耳的歡笑聲,靠近便就見帳營旁的一塊青葱草地上,圍了大群士兵。

場內正興沖沖的擊鞠。

場外歡叫聲不斷,場內打得興起,衛令音卻一眼就瞧見帶頭的那一個--不再是記中那身顯眼的黃衣錦袍,而是一般士兵尋常的灰衣裝束,大汗淋漓,自得其樂,一付融入其中的模樣。她猜不透他隱暪身份的動機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