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00章 漫长的旅程 丽丽和乌达尔岑浩聊北大(第2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“七六年,我也去过一次北京。”

岑浩低声说道,声音很凝重。

“我是从那以后,才爱上了现代诗。

之前,我认为现代人写的再好,也写不出古诗的水平。

那以后,我知道了,写诗的激情也来自愤怒,悲伤。”

岑浩说着站起来,从箱子里拿出一本杂志,递给丽丽。

丽丽接过一看:《今天》。

她更加惊喜了,这本杂志吕一鸣也给过自己。

丽丽霍地从铺位上站起来:“你也有这本杂志?”

“是啊,我喜欢北岛的诗。

还有你们北大几个学生的诗也蛮好。

当然,我也说不出好在哪里。”

岑浩说道,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。

他又想抽烟了,浑身上下摩挲着。

乌达尔帮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包烟,和打火机。

于是三个人一起走到甲板上,面朝大海畅谈万里之外的京城。

去年,年久失修的大饭厅改造,在校学生轮流参加义务劳动,改造过的餐厅依然条件简陋。

但大家最开心的是,演电影的地方大了许多。

一旦放外国电影,座位占满了不算,很多学生自带小凳子,坐在走道中间,整个饭厅塞得满满地。

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,与室外嘈杂声“混响”

的影厅,却有最专注的观众。

全场电影厅内只有影片的声音,和放映机转动的声响。

十几年间,这里是票价最低廉,环境最差,却品味最高的影厅。

“乌达尔,你们乌干达有电影吗?”

丽丽问。

“还没有。”

乌达尔低下头,沉默地望着着栏杆外的海水。

“他们那里前几年在内乱。”

岑浩说。

“我喜欢你们北大的氛围,我去过一次诗人见面会。

那个诗人很年轻,讲话也不是很清楚。

就是朗诵他自己的诗,才显出激情。

可是台下的人没给他难堪。

说明去听的都是爱诗的人。”

岑浩说着,看看乌达尔。

“蒋老师,你还得教得再难一点儿,那样我也可以去听那些诗了。

现在,我----”

乌达尔两手一摊,朝丽丽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动作。

章节目录